雨傘旗魚迴游生態特性,在西太平洋的資料迄今欠缺,水產試驗所前年開始進行標識放流計畫,利用衛星發報器回傳新資料,今研究已有成果;由於迴游性魚類的研究屬全球性,該研究可望填補這塊空白,讓台灣與國際接軌,為全球海洋保育提供重要訊息。

 雨傘旗魚是台灣東部重要經濟魚種,但是對其迴游生態特性並不清楚,目前在印度洋及東太平洋都有團隊投入其迴游路徑追蹤研究,而在西太平洋的相關研究則完全闕如。

 水試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於前年開始投入雨傘旗魚標識放流計畫,今年與夏威夷大學合作,已有初步成果。

 主持該項研究計畫的特聘研究員江偉全表示,今年五至八月間,於台東定置漁場為八尾雨傘旗魚活體配置「上脫型衛星標識器」後放流,該標識器可記錄水溫、深度及判斷魚體的位置,追蹤其迴游路徑,當它從魚體上鬆脫浮出水面,即可透過衛星回傳數據資料。

 江偉全說,標識的雨傘旗魚放流約四十天後,有四個標識器脫落浮出海面,透過法國的衛星公司順利取得資料,初步顯示,放流後的雨傘旗魚順著黑潮往北迴游,經過沖繩進入日本的庫頁島海域,直線迴游平均距離約八百五十公里,這些資料與日本整合後,可望獲得更完整的生態訊息。

 位處西北太平洋的台灣是「北太平洋鮪類國際科學委員會」會員國,該組織對於水試所的這項旗魚迴游研究相當重視,包括「太平洋大洋性海洋生物標識計畫」也邀請我國加入,身為地球村的一員,台灣不僅藉此與國際接軌,也為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盡一分心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ma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