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幾位狗友寫信來問
發現他們似乎都認為社會化就是帶出去跟其他狗狗做交流
但是別忘了 為狗狗社會化不只是為了讓他們跟其他狗可以好好相處
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知道怎麼跟其他人類相處

在 The Other End of the Leash (別跟狗爭老大 黃薇菁譯)這本書中
作者 Patricia McConnell寫出了一個例子
一隻在幼犬繁殖場出生 並在寵物店隔離的玻璃櫃中長到六個多月大的小狗
因為早期的經驗造成的行為問題

這段文章中作者就講到早期社會化的重要
因為社會化有很重要的一部份是要讓狗狗學習與人類相處
一隻狗可以不與其他狗打交道(這裡指的是家犬,請不要再拿流浪狗來比喻)
但是他不可能不跟人類相處

底下引用書中文章

" 狗跟人類一樣,在心裡發展的某個特定階段,必須學習與周遭的世界互動。許多行為研
究報告發現,幼犬如果在五至十二週齡其間缺乏與人類接觸,以後將無法對人類有正常的
反應。這一段長達數周的生命初期,對成犬的行為有著深遠的影響。

如果發展初期最重要的幾個月缺乏社會化,有些狗面對陌生人會產生恐懼。甚至在四五個
星期大(這時候理應仍然在狗媽媽旁邊)時,還在繁殖者照料下,就應該接觸人類。而到達
新飼主家後,不但要跟新飼主的家庭成員互動,也要與訪客互動。

作者無法確切說明幼犬在多大時就應該帶出去,飼主應該瞭解其中有些風險,例如傳染病
等問題。然而,如果在社會化敏感期結束前,一直將幼犬與外界隔離,則有將來發生行為
偏差的風險。飼主必須學習在兩者之間作平衡。但有些飼主自有解決之道,例如讓幼犬在
家中就可以見到不同的陌生人,或是到鄰居家裡,或是其他消毒完全的處所。
避免帶幼犬到高傳染性的地區(如公園等)。"


當然,台灣跟美國畢竟情況不同
台灣的犬瘟、小病毒腸炎感染率較高
且台灣較不注重行為問題等(台灣狗咬人的處置遠不如美國完善)
就當作在分享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zmand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